心系注会三年圆梦看她在职备考466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www.txbyjgh.com/axhd/m/2034.html

在这个深处“考证热”的当下,需要证书加持的会计行业财务人员,更是大多要求自己不断地积极进取,或是为了助力自己升职加薪的理想,抑或是为了自己能够在职场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拿下CPA,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小潘选择备考注会的初心。

历经三年鏖战,波澜起伏,她终在年以总分.25的好成绩,通过了注会专业阶段考试,完成了自己多年以来的夙愿。

小潘注会专业阶段成绩单

专一行精一行,优秀的职业品质指引我向CPA前行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小潘早在初入大学时就已经了解到了CPA,由于本科阶段不满足考试报名条件,她无奈只能暂时放下备考CPA的想法。然而,这也并没有阻止小潘继续前进的步伐,在大二期间,她便顺利通过了初级会计考试。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夯实基础。直至大四下学期,满足注会报考条件的第一年,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迫切的火苗,随即开始了注会备考的准备工作。

虽然小潘也同时面临着就业的问题,但几经考量之后她并没有选择放弃就业,冒险全职备考,而是选择了一个自己心仪的公司,从基础的会计工作开始做起,积攒工作经验的同时备考注会。从年开始,小潘每年备考2-3科,坚持每天学习3小时左右,尽管每天留给她学习的时间并不充裕,但她依然坚持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计划中的每一轮学习。

二战《会计》,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是正解

小潘的备考之路,并没有如同预想般的一片坦途,年首战注会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明明考前感觉自己备考的已经十分认真,但最终还是以不到4分的微弱差距未能通过《会计》科目考试。

所幸,同年报考的《审计》科目顺利的通过了考试,这使她没有沉浸在沮丧的情绪里太久,而是鼓励自己明年继续,既然已经下决心要考下注会,那就不能选择半途而废。

在反思备考过程之后,小潘发现挂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备考方式的错误。第一次备考的自己只知一味的刷题,觉得题目做对那就是万事大吉了,从而忽略了对知识点本身的理解。其实,很多题目都是凭着所谓的“感觉”才得以做对的,换一道考察同样知识点的题目后,自己却不一定能做得出来。

发现自己学习存在的问题后,她及时的调整了学习方法,把学习重点放在了真正理解知识点本身上,而非大量刷题,这在之后两年的备考生涯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从此小潘便在备考的道路上收获了一路绿灯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注会专业阶段考试。对于各个科目的重难点,她也有如下总结:

《会计》:考察内容广,章节关联性强

知识点多,不易记忆,少部分知识点学习起来困难,需要反复多次学。很多章节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如果某个章节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就会造成与之相关联的章节也很难学习到位。例如前面基础章节掌握的不够扎实,那么后面的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所得税这些章节基本上学起来就会比较艰难。

《审计》:晦涩难懂,不易理解

理论内容较晦涩,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则不易充分理解。而未能充分理解的话,就会出现明明认为自己做得不错,但是实际上却会出现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充分的情况。

《税法》:税种内容多且杂,容易忽视小细节

增值税和国际税收的计算较难,各个税种的税收优惠政策内容多且杂,不容易记忆,而且每年的政策内容都会产生变化,容易疏忽导致失分。一些看似必考的重要税种也许会在考试期间突然被一些小税种所代替。例如在22年税法考试的试卷中,计算题中并没有出现消费税,反而出现了环保税的考察,最终因为记错了一条税收优惠政策的优惠百分比,而造成失分。所以备考时还是要尽量全面复习,不要忽视任何一个小税种。

《经济法》:不可盲目理解,需多听老师讲解

经济法的一些法条是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才能理解到位,这些法条如果想要直接自己理解正确的话是很难的,而未能正确理解,则会造成作答题目时引用错误的法条,或是明知考的是某法条但不知道如何和案例联系起来进行解答。

《财务成本管理》:计算量大,做题速度和正确率是关键

公式繁多,容易记不熟练,对于做题速度和正确率的要求高,需要大量刷题。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以下简称《战略》):越来越细致,容易忽视冷门知识点

以往战略考察的内容会相对简单一些,对理论知识基本掌握就可以答对大部分的选择题,大题的考点也不会太偏。但目前战略科目的选择题考的越来越细致,很多考题需要比较深入地辨析知识点才能做出,而大题也考了新增的知识点和部分比较冷门的内容,所以如果考前没有背诵到位,就会难以作答。

对于以上各科目的重难点,小潘认为只用一个方法就可以克服,那就是要在每一个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点本身的掌握,然后不定期地去进行复习,并且在做题实践中去加深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在各个方面不留死角,不可掉以轻心。

备考方法因人而异,分析自己长板短板是关键

除了自己摸索各科的备考方法,小潘与同样备考CPA的同事也会常常谈论起各自的备考心得,听着与自己截然不同的评价和感受,这令她意识到《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不一定是每一个人的“三座大山”,《税法》、《经济法》、《战略》也并不一定是每个人的“三座小山”。提前分析自己擅长什么科目,不擅长什么科目,对症下药才是顺利拿下每一科的关键。

“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擅长模块化的文字记忆,所以《审计》和《战略》学起来的时候是感觉比较轻松的,因为这两个科目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大段的文字记忆,而且考试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的套用知识点原文去作答,所以在我理解了知识点以后,背诵文字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同样因为我并不擅长数字计算和碎片化数字记忆,所以《财务成本管理》和《税法》对我来说就相对困难许多。这就使我花在《审计》上的备考时间大概只有《财务成本管理》的1/3。”

了解自己的长短板后,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始“对症下药”,以《税法》为例。由于《税法》有很多需要零碎记忆的内容,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于是小潘就把那些记忆不牢靠的知识点,通过Word整理在电脑文件里,然后再不定期地去巩固记忆,在刷题过程中遇到的错题,也会按照税种分类整理成文件,一目了然,方便自己随时查看复习各个考点。

小潘用电脑整理的《税法》错题集

提及整理电子版笔记的这个习惯,可以说是小潘与众不同的“秘密武器”。三年六科,每一轮的复习都离不开自己总结归纳的电子笔记。“我不用纸质版笔记,因为感觉自己电脑打字要比手写效率高,而且分类存储,在后期进行查找时方便快捷。”

小潘整理的电子笔记

历尽艰辛、准备充分,才会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从一年一科,到一年两科,再到最后一年三科顺利通关,三年间的充分备考,终究成就了小潘每一次坐在考场上的气定神闲。每每在考完走出考场的时候,她就已经能够预感到自己是否能顺利通过该科目的考试,而每一次的结果也都不出她所料。

年,结束了最后三科的考试后,长舒一口气,看着专门开车来接自己回家的朋友,一直以来备考注会,始终悬着了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了。

看到全科通过的成绩单后,小潘也不免感慨,终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既然选择备考,那就要早点开始准备,不轻视任何一个科目,也不小看任何一个知识点,扬长避短,针对性地学习。坚决杜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天。”这是她历年来的经验总结,也是给想要报考CPA的你一点建议。

顺利通过注会专业阶段考试后,小潘的想法依然是要做好公司里的财务工作,精益求精,不忘初心,并且计划在满足工作年限后继续考取中级会计职称。即使是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她,也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小编相信,小潘一定可以逐步实现自己每一个阶段的职业理想,而屏幕前想要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你,也请赶紧行动起来,奔向自己的心中所想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gguoquan.net/rczy/10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